根據《民政部關于開展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要求,本次“中華慈善獎”共設置慈善楷模獎、慈善項目和慈善信托獎、捐贈企業獎、捐贈個人獎四類獎項。評選對象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省慈善活動中事跡突出、貢獻較大、影響廣泛的單位、個人、志愿服務等愛心團隊、慈善項目、慈善信托等。
按照《吉林省民政廳關于組織參加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評選推薦工作的通知》(吉民電〔2022〕28號)及省委宣傳部的相關要求,市委宣傳部擬推薦吉林市醫療志愿者協會會長張楊為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獎候選對象,現進行公示,請社會各界監督。公示期為2022年5月26日至6月1日(5個工作日)。
公示期間,對公示對象如有異議,可以電話、信函等形式向市委宣傳部志愿服務指導處反映(信函以到達日郵戳為準)。反映情況要客觀真實,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材料需加蓋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的材料應署真實姓名并提供有效的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0432—62010318
通訊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北京路105號
附件1:“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獎評選條件;
附件2:擬推薦參評候選對象簡要事跡。
中共吉林市委宣傳部
2022年5月26日
附件1:
“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獎評選條件
表彰在慈善領域事跡突出、社會影響良好、具有感召力、公信力、示范性的個人(包括慈善工作者)和愛心團隊(非法人)。
附件2:
擬推薦參評候選對象簡要事跡
張楊,男,漢族,1981年10月出生,吉林市人,中共黨員,現任吉林市中心醫院心臟康復門診主任,吉林市醫療志愿者協會會長。
自2013年張楊從一個醫療咨詢服務QQ群開始,到2017年1月成立了東北三省首個在民政部門申請注冊的市級醫療類志愿者組織——吉林市醫療志愿者協會,張楊一直堅守初心、心系百姓。
一、創新義診模式,由“一次性”轉為“項目化”
由張楊策劃并實施,自費投入8萬余元購買醫療設備,專門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從而達到降低此類人群心腦血管病發生的目的“暖心行動”,9年間已為吉林地區超過3萬名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免費的醫療服務,累計節約醫療資金500余萬元。從“健康扶貧”到“鄉村振興”,張楊和他的志愿群體足跡遍布吉林市的各縣市,他們把最貼心、最專業的醫療服務送到群眾的家門口,把“防勝于治”的健康理念深植人心,這不但解決了偏遠地區群眾看病難的問題,還拉近了醫患關系,廣受贊譽和好評,得到了吉林百姓的認可。張楊和他的志愿者團隊被《中國青年報》、《中國健康報》、中國文明網、《吉林日報》、《醫師報》、吉林電視臺等50多家媒體廣泛追蹤報道70 余次;同時,張楊還積極推廣心肺復蘇急救技術,發起一猝“爾”救志愿服務項目,目前已有2萬余江城百姓學會此項技術。為實現“人人享有健康,人人分享健康”的愿景,使健康中國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張楊還發起了由專業醫生親自講解“百姓聽得懂”的醫學知識的“靠‘普’醫生”項目,讓江城1000多名醫務人員積極投身健康科普。
二、迎難而上,疫情就是沖鋒號
自2020年疫情來襲,到如今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先后帶領協會組織五次參與疫情防控,并且均是在疫情發生后第一時間做出響應、第一時間發布招募,并以最快速度第一時間組織志愿者上崗。2020年,他先后帶領志愿者堅守吉林站長達55天;組織志愿者義務承擔起17個社區卡點、5個封閉管理(含4個確診病例小區)的小區居民的物資運送、消殺防疫等工作;派出39名專業消殺人員到14個政府指定隔離點進行消殺防疫。協會共出動志愿者4000余人次,累計服務時長4萬小時,累計服務近百萬人次,為4000戶小區居民義務運送物資、消殺防疫。同時他組織協會還負責駐守三甲醫院的預檢分診、影像科、轉運崗等重地40多天,共出動志愿者500余名,累計服務時長3000余小時,累計服務人次130余萬人次。2021年初,吉林通化市疫情的突起再次牽動著人心,作為一直以來都在防疫一線奮戰的吉林市醫療志愿者協會,早在疫情初期便調動整合資源,率先為通化市捐贈了4000個醫用外科口罩、200套防護服、1000副醫用手套及1000瓶手消等重要防疫物資,在第一時間送到了通化疫情一線。同時,通過組建8個醫療志愿咨詢服務群,為居家隔離中的通化市民架起了一架網絡義診通道,204名醫療志愿者、7000余人次的進群交流、多達23000余條的互動信息,讓因疫情而恐慌的通化市民增加了戰勝疫情的決心和信心,解決了疫情期間就醫難的問題。同年11月,吉林市二次疫情發生,張楊再次發動防疫志愿者第四次集結,支援防疫一線。公眾號招募公告瀏覽量10W+,累計報名志愿者800余名,分別駐守在大街社區、懷德社區卡點及吉林市中心醫院,累計防疫志愿服務長達27天,志愿服務時長1268小時。2022年3月初吉林疫情暴發,張楊帶領防疫志愿者五次出征,在吉林市4個主城區及高新區、經開區所轄25個鄉鎮街道、83個社區、60余個封閉小區、100余個卡點,負責登記流調、掃碼測溫、卡點駐守及巡邏、物資配送等工作,累計招募防疫志愿者3000余人,出動7500余人次;300余人次醫療專業志愿者參與社區核酸采集工作,順利完成13輪全民核酸,完成100余個采樣點的核酸采樣工作,以及130場次核酸采樣的維護工作,累計為封閉小區配送物資近萬余次,參與封閉小區巡邏1000余人次,累計服務居民百萬余人次。
三、提升組織管理模式,積極打造醫療志愿服務醫聯體
張楊帶領協會開發了專業志愿服務小程序,讓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名片”?!爸具x優品”公益商城的上線是集助力扶貧、城市推介與激勵、回饋志愿者三位一體的新時代產物,同時也讓協會產生“造血”功能。在張楊積極倡導和幫助下,吉林地區再添3家縣域級醫療志愿者協會,并在當地民政部門注冊,讓疾病預防之路一路延伸。
四、人民的需要,就是他行動的方向
馬拉松賽事、國家級電影節在吉舉辦,有張楊悉心保障、默默守護;為助力吉林市創建文明城,他帶領志愿者們在晨曦中,在夜空下堅守。張楊說,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醫生,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墒?,正是他這名“普通”的醫生,卻帶領著一群人為江城群眾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小小”的號召,匯聚成一股巨浪,將吉林市的醫療志愿服務事業推向更高更遠。張楊以專業知識為沃土,用他對醫學事業的愛與堅持細心澆灌,為江城百姓種出一片健康的綠蔭。在這綠蔭下,一片片生之希望,正茁壯成長。